近年來,瑤海區和平路街道以提升服務能力、增強服務功能為目標,著力建強陣地、辦好實事、搭好平臺,不斷深化“家門口”黨群服務,群眾幸福感、安全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。
陣地建設標準化,織密服務網絡。堅持由“管理”向“服務”轉變,營造黨建引領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濃厚氛圍。高標準建成街道黨群服務中心,規范設置黨員活動室、便民服務中心、多功能會議室,運用共駐共建單位資源,合理劃分“閱讀室”“興趣講堂”“托管課堂”等功能室,為社區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優質服務。在轄區打造18個“小哥暖心站”,為快遞小哥提供讀書看報、政策咨詢、避暑躲雨、歇腳充電、喝水熱飯等暖心服務,真正將服務送到新就業群體的心坎上,構建廣覆蓋、多層次、實用化的服務陣地體系。
民生實事項目化,提升服務能力。圍繞社區群眾身邊的“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”,以社區為實施主體,制定“為民辦實事”目標計劃,實行“項目化”“清單化”管理,分類施策,制定實施方案、建立清單臺賬、落實責任人員、確定完成時限,每個項目確定1名具體人員負責跟進,及時記錄并公開項目進展情況,社區包聯領導定期指導督促,推動解決推進過程中“卡殼”問題,確保項目順利進行。今年以來,和平路街道開展政策宣講、走訪慰問、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160余次,解決安全隱患、亂搭亂建、占道經營等民生事項240余件,用心用情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米”。
參與主體多元化,凝聚服務合力。堅持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,推動轄區47個物管小區全部成立小區黨支部,以社區“兩委”成員兼任或退休老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的方式,將轄區所有小區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范圍,有效延伸支部服務鏈條。深入推進轄區“皖美紅色物業”建設,打造服務放心、群眾滿意的紅色物業,積極推進轄區11個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,搭建“周四來說事”露天黨群議事會平臺,業主委員會成員、物業公司、涉及部門工作人員共同參與、共同討論、共同決策,根據收集的意見建議,協商解決居民關心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今年以來,通過議事平臺共解決居民反饋問題70余件,逐步實現“小事不出小區、難事不出社區、大事不出街道”的良好自治局面。(汪振宇)